腾讯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8日消息,第五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于5月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GMIC的主题为“重新定义移动互联”。负责Ubuntu的Canonicl战略顾问Leonard Tsai在下午的圆桌讨论中表示,搭载Ubuntu的智能手机已接近60款,将于2014年第一季度上市销售。
Ubuntu手机何时上市?
Leonard Tsai表示,Ubuntu手机理想的屏幕差不多是4英寸到5英寸以上,目前有接近60个手持设备可以运行Ubuntu操作系统,用户在2014年的第一季度应该能够在零售店买到。但是定价现在不能告诉大家,因为风险非常大。
但Leonard Tsai透露,Ubuntu手机将瞄准高端市场。目的是用户如果有智能手机,是不需要再带电脑的。当然,未来的定价机制也不会很死板。
Leonard Tsai表示,比如Ubuntu的系统也可以提供分级的定制,高端的手机提供更多的功能,低端的手机提供少一点的功能,这个定价也可以拉开。
今年的GMIC重磅嘉宾云集,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微博),慈善家、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小米科技CEO雷军(微博),凡客创始人兼CEO陈年(微博)和印象笔记CEO Phill Libin等近百位国内外嘉宾出席大会,并作精彩演讲。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林斌: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长城会GMIC的现场,今天我主持一个论坛,这个论坛非常好。在座的每位朋友相信大家手上不是拿着iOS,就是拿着Android手机。今天大家可能就知道这两个操作系统,今天论坛的讨论话题究竟Android有没有机会被超越,有没有可能被替换。
我们今天这个论坛邀请来了三位重量级的嘉宾,第一位是卓蓝公司的Marc Dillon。第二位嘉宾是Mozilla公司的移动设备副总裁宫力博士。第三位嘉宾是Canonicl战略顾问Leonard Tsai,请上台。
今天我们这个论坛开始的时候,先用一分钟的时间通过视频方式介绍每一位嘉宾,大家先看一下大屏幕,第一个介绍的是Sailfish,第二个介绍的是Firefox。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Canonicl负责的Ubuntu。下面我首先先开始问问题,我知道iOS和Android现在是市场主流的操作系统,可能大家在座的各位要不然用的是iPhone,要不然用的是Android的手机。
下面我开始问刚才问的问题,大家要不然用iOS,要不然用的是Android,这是两个最主导的操作系统。未来如果要有新的操作系统和他们竞争的话,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Marc Dillon:首先是用户的体验,就是大家看到、摸到有情感的共鸣。另外当然就是操作系统必须要有非常好的便携性。另外一点,我想我们这边几位的操作系统有共同点的一点,它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两个生态系统,而是所有的设备组成的。我们这边讲的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所以我们一个设备的应用,比如Android、HTML5的应用,这些都必须要能够有兼容性。就是说你必须要有多样性,不能说我进入另外一个手机它所代表的生态系统和我原来手机的生态系统完全不一样,这就非常麻烦。另外是从一个黑客到一个家庭的主妇,都应该让他们非常便捷地来使用。
宫力:用户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直说用户至上,但是我们认为用户的体验只是解决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如果要想有一个全新的手机的OS,你必须提供战略的价值,不能说看上去漂亮就行,必须要给生态系统当中所有的人一种战略的价值。因为如果仅仅是由于看上去漂亮,那么大家都会抄袭你,所以光看到漂亮不行。我们Mozilla是一个真正开放的OS,这里面没有API里面都是有标准的,都是基于HTML5的协议。我们认为网络就是我们的生态系统,你要进入生态系统只要用HTML5编程就可以加入我们的生态系统。
Leonard Tsai:我赞同刚才二位的意见,我觉得生态系统是最主要的第三根支柱。因为我们必须有生态系统带来更多的用户模型,或者说引入更多的应用,就是生态系统很重要。
林斌:我们刚才看了这么多的视频,有刚才提到的HTML5。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开发者都认为HTML5意味着未来,有人认为这种本地的应用是未来的潮流,大家认为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Leonard Tsai:我们认为HTML5是非常好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它未来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一个编程的平台。HTML5仍然有非常好的性能,其他的一些程序可能光靠HTML5来进行编程,可能比较麻烦吧,可能还得用其他的这种语言来编程。我觉得HTML5很重要,但不会是唯一的,未来也许会有新的这样的平台。
宫力:我认为在一个市场当中,本地的API和HTML5会永远地共存。但是对于新的操作系统来看,本土的API也有很多的问题,因为这里面有很多衔接的问题。像我们的操作系统当中,我们就没有API了,我们是完全基于网络的。如果有本土的API,你希望能够让大家按照你的API来进行编程,这个是很难吸引大家精力的。因为大家现在都习惯为Android的API,或者是为苹果的API来开发应用,突然跳出来一个新的API大家凭什么花精力为你进行开发呢?如果你是基于网页的,大家都可以编程,编程的能力都是现成的。
如果是本地的API,这就是一个控制点,这实际上是Google和苹果控制生态系统的一个抓手。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我觉得我们应该消除所有的控制点,我们不希望一个人站出来就可以通过一个控制点锁住所有企业的咽喉。
Marc Dillon:我觉得两者都有,我觉得他们会共存,我非常赞赏Mozilla对HTML5上面的应用。但是我觉得有些应用光靠HTML5也没有办法获得最优的用户体验。我觉得QT也是开放的,也不存在控制点的问题,但是有本地的API会有控制点的问题。HTML5未来会有更多发展的潜力,当然还要做大量的标准化的工作。我们很小难预测未来谁会胜出,目前就我们所知目前会共存下去。
林斌:下面我来讲一下云服务的问题,现在我们用手上非常漂亮精良的智能手机,大家可能有许多东西都是要存储在这样的云上,因为手机存部下那么多东西。但是在OS的角度来说,你们是否支持内嵌一个云端服务的支持?
宫力:像云服务和其他的服务,如果是移动解决方案的部分都会非常重要。另外的话,对于这些比较高级的用户,它如果过去适应云环境就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还有数十亿的用户刚刚从功能机转向智能机,这些用户他们现在对云服务需求并不强劲,因为他们过去并没有用过,所以现在需求并不是特别强大。他们只需要非常简单的上网能力就可以了,这是所谓初级的用户。你必须找到一个非常好的衔接点,我们既不希望拿一大堆非常复杂的云服务把他们吓住了。同时也希望他们开始使用我们的云服务,这方面必须找到非常好的衔接点。
Marc Dillon:你们Mozilla的火狐浏览器是不是内置云服务,用户不知道是内置的,用户不会根据这个选择服务。过去我们以为谷歌(微博)会提供非常好的云服务,打败云服务提供商。但是现在不一定这样,我现在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不管这个服务是怎么获得的,我只希望无论我什么时候,只要手机能连上网就要求我存的东西都能访问到。比如我想到妈妈家里,就希望把我的手机连到妈妈家里的大屏幕,向她展示我拍的照片。不存在用不用的问题,让用户不用管设置、配置的问题,让他们无缝、随时随地按照他们的需求来使用这种云服务。而且我们希望未来任何一个买的新移动设备,买到手的哪一天就发现这个设备已经可以自由去访问云服务上面的数据。
Leonard Tsai:我觉得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这种云服务和本地的服务,我觉得应该把这种选择权给用户。因为像云这种服务现在并不统一,标准并不完全统一。因为还有这种手机,还有平板电脑,还有桌面的电脑,还有服务器版的云服务。这个云服务是跨平台的,作为用户来说我不希望知道我的数据到底存在那儿,我不想烦那些事情。但是我仍然想拥有一种选择权,比如我觉得这是我的私人信息,是我的隐私,那我肯定就不希望存在别的服务器上、云上,就想存在我的手机。所以把这个选择权重新放到用户的手里,如果这个用户想存在云上,想使用云服务,我们就给他选择权。
林斌:另外有一个问题也是在座听众都想问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看到非常好的关于手机各种各样的广告。我想问问大家,一个手机什么时候会用你们的操作系统呢?我们什么时候能够买到你们操作系统的手机呢?因为你就把下面的这些听众当作你们潜在的客户、顾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买到你们这些OS的手机呢?你怎么说服他们买你们的手机,而不买苹果的手机或者是Android的手机?
Leonard Tsai:Ubuntu操作系统,如果你想玩我们游戏的话,我们现在有接近60个手持设备可以运行我们的操作系统,如果想买一个手机,我不想说这个手机里面怎么设置,这个很复杂。但是你应该是在2014年的第一个季度,应该就能够在零售店买到。我指的是今年年底或明年的年初就应该在零售店买到我们的手机。我们是邀请我们的合作伙伴把这个产品推向市场,但是定价这一块现在不能够告诉大家,因为这个风险非常大。
林斌:屏幕有多大?
Leonard Tsai:理想的屏幕差不多是4英寸到5英寸以上。
林斌:Mozilla。
宫力:Mozilla现在有五个OEM的生产企业,他们公开声称要会生产我们操作系统的手机,包括TCL、中兴、LG、华为,还有索尼。他们都有不同的市场切入点,还有手机的定位点都不一样,我们还有18个全球运营商,有些是挺大的,包括西班牙的运营商,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但是他们的配置和定价点要看进入哪个市场,比如我手里有一个手机,这个手机还是工程版,应该7月份能够买到,有就是再过两个月就能够买到零售机型。可能对某些国家,因为我不知道最后他们怎么定价,但是总体来说差不多120、150美元的水平,如果是合约机更便宜。
林斌:人民币大概1000块钱?
宫力:不到1000块钱,这完全是零售的,如果运营商买的话是非常便宜。还有一些人是从功能手机走向智能手机,比如说像索尼是非常高端的,他们在自己的市场上要推出什么样的设备呢?
林斌:在7月份会有新的推出是吧?
Marc Dillon:我今天早晨也感到非常荣幸,我们也会有这样新的操作系统的推出,在今天早晨的主旨发言当中,我业介绍了我们新的设备,但是现在这些新的设备没有带过来,很快就会推出新的设备,会在今年销售。我们是一个产品公司,现在正在生产新的硬件和OS。在价格方面是期待着找到高端的设备,在这样的操作系统当中迫使了Android的运营商去进行竞争。操作系统现在是专门利用很多不同的规格,大家可能看到了视频,这是三家三年以上的硬件,我们现在在中端是有很多经验的。
林斌:再多讲一点,现在网络上有一些传言,说在5月份你们的新款会推出?
Marc Dillon:我不太确定传言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会有其他的配置和设备,再加上操作系统都会推出。
林斌:你们的OS是来自于MeeGo的,还有MeeGo运营的手机。
Marc Dillon:从视频当中看到有一些功能是类似的,有一些是很具有创新精神的。在规格和云间方面大家可以推测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大小。
Leonard Tsai:我们是高端的设备,以终端的用户为目的。在将来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手机。实际上我们的设备是有着独特特点的,我们的智能手机让大家在特殊的环境下运行,大家不需要再带你的笔记本。在你的兜里如果有智能手机的话,是不需要再带电脑的。
林斌:好的,在各位听众当中实际上是有很多制造商,包括华为、小米,还有三星,小米也生产智能手机,对于iOS的公司来说,对于OEM你们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你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我重新说一下,除了Android提供完全免费的平台,还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平台或服务呢?
Marc Dillon:我给大家讲一个区别,在这里有很多协同效应,我的背景是产品开发。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整个生命当中都是在这方面开展工作的,我们必须要建立可以便携式的硬件和系统,可以方便人们的使用。在这里我们的区别就是我们了解去创建硬件和软件,把二者结合在一起生产一个消费品。最大的区别除了能够去创建消费品之外,它的电源使用是非常好的,同时我们的系统并没有和iOS生产商去竞争。我们是提供垂直整合的,譬如说新的服务,还有一些新的应用,新的应用范式并不是创建应用销售出去赚钱,而是创造应用把应用和服务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接下来看到的新的应用范式,会有新的用户进来。大家知道现在有4000万的新的用户,他们会充分利用这样的交易去挣钱。
宫力:我们有几个独特的要点,首先是开放的平台,是开源的。但是我们不仅仅是开放的平台,不仅仅是开源。我们不仅仅是开发出OS然后就做完了,不是这样。我们是完全开放的,包括供应商和运营商,还有OEM,大家都可以参与到我们的业务当中来,我们可以进行合作。譬如说有厂家跟我们进行了签约,他们有自己的投入,可以去影响想要的特征,因为我们是开放的,因此我们现在是允许垂直整合的。你有人,有掌控力,你知道不可能让一个公司去控制支付的系统,我们整个的平台都是开放的。
运营商他们会维持支付的系统,有更好的控制,而且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我们是完全开放的,对于OEM他们不仅仅可以来去调整我们的产品,我们没有认证的系统,我们不迫使他们去利用谷歌的搜索引擎或者是苹果的地图,他们有自己的选择,他们可以去选择发展电视或者平板,都可以。
林斌:你们是比Android更加开放,是吗?
宫力:是的,我们绝对优势,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Leonard Tsai:他是不断地强调开放性,其实我们都是代表着开源,我们不希望闭合。不仅仅是开放,也要带来价值,也要改变整个价值链。希望大家关注一下我们在OEM当中所带来的东西,我们给OEM带来机会,帮助他们重新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有Android的手机带到市场上,可能有1000个手机,在苏宁、国美电器(微博)销售,他们都有同样的特征。但是他们的品质是不太一样的,新的操作系统对于品牌公司来说也是有很大挑战性的。但是他给你提供机会创造新的价值,你可以充分利用此机会,用我们的解决方案。我这里是代表着三家公司,你们可以利用我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和低端、低价格的设备进行竞争,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是系统厂商希望我们做的,我们给OEM提供新的选择,给运营商提供新的方式,可以让他们重新定义自己的业务模式,也可以带来新的服务。
不是由一个单一的公司去掌控的,我们相信所有人都必须有选择,我们要给运营商、OEM和终端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
宫力:我想你讲的是对的,你讲我们是纯的网络的OS,我们没有API,我们的东西和Android相比是更轻的。我们是在中端价格方面有高端的产品,这样的话大家花中端的价格就可以买高端的产品。如果你是OEM在Android的开发方面,可以把定制的硬件和我们的设备结合起来,可以去连接资源。转换是非常简便的,我们是纯粹基于网络的,只要你有网页,你开发出应用,这样的应用在Android、iOS和其他的设备上都可以运营。
林斌:是跨设备的,Marc Dillon有什么补充的吗?
Marc Dillon:和他们是一样的。
林斌:最后一个问题,然后会向大家来提问。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在中国,中国的消费者是很挑剔的,我们非常喜欢电子的设备,你们有什么样的战略在中国获胜?尤其是考虑到iOS、iPhone和Android在中国市场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你们有什么样竞争的战略呢?怎么样在中国市场上获胜?
宫力:在世界范围内我们有18个运营商和我们进行了签约,我们有5家OEM,我们第一个推出会在欧洲和拉美,现在在中国的市场上也是进行了密切的关注,我觉得中国实际上是有好几个市场。有零售市场、运营商市场、社区市场,还有准入级的渠道。我们要去抓住所有这些不同的市场,如果你可以帮助我们跟我们进行合作的话,请联系我。
林斌:你的意思OEM和开发商都可以和你们进行合作吗?
宫力:是的,所有人都可以和我们进行合作。
林斌:Marc Dillon,你的中国战略怎么样?
Marc Dillon:我们开始在中国市场上进行营销,我们现在有意图要去开发一个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特殊需求的操作系统,我们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和消费者进行沟通,和每个人进行沟通,去看一下他们对设备的需求。他们希望我们的产品应该有什么样的特征,能够让他们脱颖而出,我们去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我们获得了正确的反馈意见和大家进行沟通,我们接下来去建造大家需要的设备,这样的话在中国的市场上一定会获得很好的回应,我觉得这对中国来说是好的产品,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棒的。我们会找到很好的消费者。
Leonard Tsai:在将来我们确实也有这样的准备看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市场是非常复杂的市场,更加的复杂,比西方的市场都复杂。在移动设备方面,我觉得还有固化的传统,要把一个成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成功地投放在中国市场上是我们要做的一个重点,我想中国在我们的路线图上是我们的一个优先考虑的市场。
林斌:可以首先在中国推出。
Leonard Tsai:是的,会在中国首先推出。
林斌: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感谢你们精彩的讨论。我有一个问题,我观察到有一种类型的客户会买笔记本,可能是因为更便宜。但是还有新的Windows系统,还有其他的操作系统,他们会安装这些系统给自己提供便利。但另外一方面,在我大学的系当中有计算机科学系,我们也安装了很好的系统。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客户。我的问题是你们会尝试做哪些事情来抓住这些客户,是否要抓住第一个群体的客户?是否会使你们的系统变得更好,还是要抓住第二个客户群?他们已经是你们系统的粉丝了,你们需要抓住传统的客户,还是新的系统的粉丝?
Leonard Tsai:谢谢你的问题,我们知道很明显,我们不支持任何的盗版,我们并不觉得你拿一个系统进行盗版是一件好事。WindowsXP、2000已经获得了多年的支持了,我想再将来中国不会再继续进行盗版。同时鼓励人们用真的更好的系统,很多人喜欢Windows,因为他们习惯了Windows的系统,他们知道Windows系统的操作,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曲线。但是去年出现了新的变化,微软推出了Windows8,人们被迫要重新去学习新的用法,这造成了一些困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是包括学生,还有其他的商业人士都开始利用新的操作系统了。有一些公司现在开始进行零售来去展示新的系统,这可以去提供人们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可以让大众去了解这些新的操作系统。我想他们也能够去应用移动的OS。
嘉宾:我知道是有很多低端的客户,在中国这些客户很多,你们是否有任何的战略去吸引低端的用户,让他们去利用你们的操作系统?
Leonard Tsai:培训和教育
林斌:您谈到了太多的用户,我们是否要给他们提供培训,怎么样教他们使用?
嘉宾:我的意思是怎么样找到低端的用户,这些用户会购买移动手机,可能三百块、五百块价位的,他们并不是特别了解技术,你怎么样去抓住这些客户,让他们去用你们的Ubuntu的操作系统?
林斌:你是问Ubuntu,还是问所有人?
嘉宾:所有人都可以回答。
Leonard Tsai:实际上这真的不是我们的目标群,我们有其他的目标群。
宫力:实际上这是我们的目标群,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群。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参与到了商业的游戏当中,我们不是一家商业公司,不是一家盈利性的基金会。我们在这里就是去给客户提供服务。你提到的价格地位群体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群体,我们的系统希望是活跃的,你可以进行很好的运营,可以找到廉价非常好的硬件。你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去找到哪些用户,你知道有很多这样的低端用户,我们是一家完全的零售公司,是运营商。我们和运营商合作,他们是了解自己客户的。他们给自己的功能手机用户提供升级,找到这些用户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问题。
Marc Dillon:实际上我可以讲几句,我也有点累了。我知道许可也是很好的做法,我们可以找到这些用户,看到了硬件在这里有很多的能力,有很多高端的设备。我们现在也能够去抓住这些低端的用户,我们可以去找到比较好的设备来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林斌:你们要授权的话授权费会是多少?
Marc Dillon:这个只能和每一个OEM的企业来谈,但是我们的OS,我们一开始的话就是希望它有这种灵活性。
林斌:一点数字都不能透露吗?
Marc Dillon:确实不能透露一点数据。
Leonard Tsai:我觉得要解决您刚才的问题,就是要与我们的朋友合作,因为我们会发现在今天高端的手机,可能明天就变成低端的手机。因为我们想在过去的话手机内存就是几M,过去顶级的手机现在可能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平板。我觉得300块钱、500块钱的手机,未来运行这些操作系统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像未来用户所使用的中低端机也许比今天的高端机性能还要优越,在未来手机变成还有超级手机。比如说我们OS的系统也可以提供分级的定制,比如说高端的手机提供更多的功能,低端的手机提供少一点的功能,这个定价也可以拉开。
宫力:去年上海6月份的会议当中我们直接有一个展台,展示了我们的手机。当时那个手机的零售价就是500块钱,其实就是去年500块钱,这个操作系统就可以运行。比如说下个月在上海样的展会,我们也会展示一些手机,有些手机可以运行我们的OS,但是价格也很低,但是质量很高。
Leonard Tsai:我不觉得价格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有些人就能够花出300块钱、500块钱买手机。重要的是你给他们带来了服务吗?带来了价值吗?使他们的手机可用性更高吗?让他们的生活更好了吗?我觉得那才是你要关注的问题。
林斌:谢谢刚才几位嘉宾的分享,希望未来能够很快地看到运行你们操作系统的新手机。